通州校区规划建设始终坚持“世界眼光、国际标准、中国特色、高点定位”,国际征集总体规划、率先编制设计导则,全面开展专项规划、系统进行建筑设计,突出“绿色生态、人本人文、兼容开放、智慧科技、持续生长”的规划特色,塑造“新而中、现代简约、雅致庄重”的建筑风貌,践行“双碳”目标,努力建设“世界一流、北京最美、独具风格、人大气派”的新时代示范校园,坚定不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大学新校园建设新路。
国际征集总体规划
中国人民大学面向全球征集通州校区总体规划。通州校区总体规划按照“一核、两轴、多中心”的规划框架,统筹考虑教学、科研、实验、办公、交流、活动、生活、锻炼和休闲等功能需要,注重资源共享和学科交融,形成功能齐全、布局合理、层次分明、空间活跃、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,突出“绿色生态校园、人本人文校园、兼容开放校园、智慧科技校园、持续生长校园”的规划特色。
率先编制设计导则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批复的《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(街区层面)(2016-2035)》精神和要求,营造具有“人大传统、人大品质、人大气派”的特色校园空间,在国内高校中率先编制了校园规划设计导则,从建筑特色、园林景观、地下空间、交通组织、绿色低碳、智慧科技等六方面提出设计准则和控制要点,为各单体建筑设计提供参照遵循,实现通州校区建筑风格丰富多元与和谐统一。
全面开展专项规划
为全面落实“世界一流、北京最美、独具风格、人大气派”的新时代示范校园建设目标,组织经验丰富、业绩突出的10余家设计单位围绕通州校区建设基础性、全局性、战略性的最重要建设内容,对照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各项要求,开展了深入细致的专项规划,主要包括:基础设施、路网交通、综合管廊、场地竖向、地下空间、无障碍设施、园林景观、沿街景观、海绵校园、绿色低碳、智慧校园、校园文化传承等。
深入研究专项方案
针对师生最为关切、建设量大的校园基本功能用房,如智慧教室、学习中心、学生宿舍、师生食堂等开展专项研究,形成同类设计专项方案。通过研究教室空间布局、室内装饰装修、智慧教学系统设备等,打造阶梯授课教室、平层讨论教室、预约讨论教室等多类型智慧教室体系;满足学生自习、研讨需求,设计建设包含讨论区、自习区、自助服务区、预约讨论室在内的动静分区、多元化学习中心;学生宿舍组团充分体现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理念,规划24小时自习室、研究讨论室、党团活动室、自助超市、健身房等配套设施;将食堂和学习中心结合起来设计,打造以“中央厨房”理念为基础的中心食堂、绿色食堂、智慧食堂、全时食堂,实现食堂由单一功能向多元利用转变。
系统进行建筑设计
突出设计质量在工程建设的引领作用,通过公开招标、国际征集等方式,广泛遴选国内外顶尖设计单位,由勘察设计领域知名院士、大师主持设计,按程序做到设计方案优中选优,重点做好建筑设计、室内装修、园林景观、夜景照明等四方面精细化设计。建设过程中,不断优化、深化、完善图纸细节,加强建筑风貌、色彩材质、功能布局、公共空间的品质把控,融入人民大学文化元素和建筑景观记忆,塑造“现代雅致、功能优先、协调多元、人文风采”的校园风貌。
通州校区北区学生宿舍一期项目开工建设。
通州校区京东群学楼、西区学部楼一期、北区学生宿舍二期及食堂项目开工建设。
通州校区北区学部楼一期、南区学部楼群、西区学部楼二期、学生事务中心组团开工建设。
通州校区行政服务中心楼群、校园运行中心组团、中心食堂项目开工建设。
全面开展通州校区12个建设项目组团建设,同步推进校园水电气能市政基础设施、园林景观、道路管廊、智慧校园等规划建设。
通州校区8个建设项目组团、约50万平米建设项目先期投用。
通州校区累计开工13个建设项目组团、约71万平方米,其中已建成11个建设项目组团、约61万平方米。
学院学部楼,总建筑面积约3.1万㎡,地下3层,地上4层
学院学部楼,总建筑面积约5.4万㎡,地下3层,地上5层
总建筑面积约2.6万㎡,国际足联、国际田联、中国田协三项认证
学生宿舍,总建筑面积约3.7万㎡,地下1层,地上6层
学生宿舍、食堂,总建筑面积约12万㎡,地下2-3层,地上9-11层
学院学部楼,总建筑面积约5.8万㎡,地下3层,地下8层
学院学部楼,总建筑面积约3.7万㎡,地上5层,地下3层
食堂,总建筑面积约2.3万㎡,地下3层,地上4层
学生文化中心、学生服务中心、公共教学楼、数据中心,总建筑面积约7.6万㎡,地下3层,地上4-5层
学院学部楼、公共教学楼、食堂,总建筑面积约10万㎡,地下3层,地上6层
学院学部楼,总建筑面积约3万㎡,地下3层,地上5层
校园运行保障部门、校医院,总建筑面积约3.3万㎡,地下3层,地上5-8层